黄兴镇 - 名镇介绍
黄兴镇地处省会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是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和共和国大将许光达的故乡,是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地方,也是国家六部委明确的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黄兴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11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万,镇区现有面积5km2,常住人口1.44万人。
黄兴镇 - 历史渊源

黄兴镇 - 经济现况
2006年,黄兴镇国民生产总值8.7亿元,财政收入98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604元。黄兴镇城镇化水平32%。镇级公路全部硬化,村级公路基本硬化。人均道路面积9.8m2,建成区道路铺装率100%。镇区常年不停电,有线电视与县城连网,有线电视普及率90%,固定电话普及率100%,人均绿地面积10m2。黄兴镇域内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舒适的生态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黄兴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兴镇 - 环保建设

黄兴镇 - 远教培养

一是开展大规模培训。各村级远教站点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及时制定年度培训工作计划,以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运输业、外出务工等方面内容为主,制作出“土课件”,每月组织集中培训2次以上。
二是突出特色产业培训。黄兴镇结合花木产业优势,根据每个农户的特点,通过远程教育指导农民重点学习花木种植技术。黄兴镇沿江山村30多户村民通过远程教育掌握了银杏、桂花、紫薇、红桎木等名贵树种的栽培技术。
三是树立学用典型。利用网络销售发家致富的仙人市村的摩托经销商龚文革、蓝田新村的花木大户章志标等,被选树为黄兴镇学习典型,并带头开展跨村学习交流活动。
黄兴镇 - 资源优势

2004年,被省旅游局确定“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又迎接了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为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依托优势,打造旅游产业发展平台:黄兴镇在各级领导及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特别是2003年借全县大力发展“农家乐”的契机,高规格地建成了闻名全省的蓝田“农家乐”生态旅游区,同时整合黄兴镇资源,开展了打造黄兴生态农业旅游品牌的工作。
二、政府扶持,夯实基础,为旅游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为推进旅游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制定下发了《开发建设“农家乐”示范区实施方案》,鼓励农户、拆迁安置户、下岗职工、机关部门干部参与创办农家乐,欢迎外资投资“农家乐”旅游开发。同时,镇政府引导各部门、单位来客接待、会议接待到“农家乐”消费。在搞好政策引导的同时,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在建设蓝田新屋农家乐示范区时,投资100余万元将蓝田新屋至鹿芝岭的一条长2.5公里的简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并整修美化了入户道路,同时对示范区的农电网实行改造,在道路两旁架设路灯,方便游客。

三、解放思想,上下同心,创造良好旅游环境:2003年是黄兴镇农业旅游、农家乐发展起步之年,创办之初,镇村干部、农户对农家乐这一新事物缺乏足够认识,对投资农家乐心中没底,更谈不上充满信心。对此,党委、政府组织有意发展农家乐的经营户赴四川成都、益阳等地考察、学习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通过参观考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坚定了发展农家乐的信心。2004年示范区内主干道路拓宽硬化时,个别农户坚持自己的小利益。一方面动员一切力量上门做该农户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思想觉悟较高的农户与之调整土地,使道路拓展硬化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九道湾漂流、开源生态农庄、豫湘园的土地租用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都是本着既要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又要保护开发商的投资热情,不厌其烦的反复工作,直到统一认识,双方满意为止。

四、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丰富内涵上档次:充分挖掘黄兴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丰富内涵上档次上下功夫。2004年,黄兴先生诞辰130周年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黄兴20周年之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兴故居三期工程修复完工,恢复故居护庄河和后花园,使之全面恢复了晚清江南农家庄院的风貌,经过三次修复的黄兴故居,朴实中渗透着雅致,令人流连忘返,成为全县集教育、研究、保护、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点旅游区。
五、积极宣传,加强管理,树立良好旅游形象:在创建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中,黄兴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一是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及各种大型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介绍黄兴镇农家乐,宣传黄兴镇旅游特色;二是利用中央、省、市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频繁采访黄兴镇的机会,投放广告,使黄兴农家乐、黄兴生态农业旅游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委托广告公司和长沙县电视台制作宣传手册、影像专辑,进行专题宣传